我是鱼sir,星庐课评发起人,全网30W家长信任的“网课人肉词典”,分享鸡娃资源、教育方法、牛娃经验、升学趋势。

鱼sir在着手准备这个选题时,一位编剧朋友语带震惊又有几分戏谑地回应道:家长们是发现了“小语种”这条新的起跑线了吗?

中国家长注重起跑线上的竞争,早已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事了。

但鱼sir了解一圈后发现,在所谓的“小语种”学习上,中国家长并没有我那位朋友想象的那么疯狂,大家普遍还是理性的。

趋势:“小语种”参加高考人数逐年增加

在国内,大家习惯把除了英语外的其他语言称为“小语种”,其实这不够准确。

目前全世界存在余种语言,一般我们会把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以及阿拉伯语等6种联合国通用工作语外的其他语言统称“小语种”。所以,“第二外语”是比较准确的说法。当前,国内有个趋势在逐渐冒头:学二外。背后原因很多,包括文化影响、求职需要等。比如,日韩文娱在国内的大范围流行,会促使一些迷恋异国文化的年轻人主动去学习日语、韩语。最常见的就是字幕组了。一部分人,则纯粹是为了工作,多会一门语言,多一条出路嘛。不过,近些年,一个相对刚性的原因,让二外得以更快速地“出圈”:高考。大部分人会默认高考外语就是英语,多数学校也只教英语,但中国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外语有六种,除英语外,还有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未来,学习除英语外的其他语言,参加高考,可能会成为一种大家应对“过独木桥竞争”的策略。为什么这样讲?

根据教育部预测,-年期间,中国高考人数仍将不断攀升,但与之相对的是,高校招生规模并无明显扩大,且自主招生特殊化政策还受限,总而言之,高考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这种前提下,学其他语言,就容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搞不好能出奇制胜。

部分事实也如此。有数据显示,在不少省份,用其他语言代替英语参加高考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并且近五年来考生人数每年都在以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数据预测,到年,非英语语言报考人数可能会迅速增长到13万左右,占到高考总考生数的1%以上。家长:想让娃学二外,可鸡不动不过趋势归趋势,站在这一趋势面前的家长,看起来还蛮冷静的(实则是被现实所迫)。鱼sir问一些家长是否会让娃学习第二外语,他们的反应普遍是,这事儿吧,想过,但“??不动呀”!理由是,一门英语已经够呛了,再来一个第二外语,不现实。另外,多数家长都没有学第二外语的经历,因此完全没有条件自??。不能自??,家长还怎么在孩子那儿刷存在感,而且容易被“反杀”。整体来说,有意识让娃学第二外语的家长,要么是自己有学二外的经历,要么是这门语言的使用者。总之,是有一定家庭资源支持的。不过,哪怕如此,外部大环境不行,想坚持,异常困难。有家长就尝试过,她自己会日语,想让孩子也跟着学点,可,以失败告终,老老实实退回去只鸡英语。当然,部分家长嘴上说着,鸡不动二外呀,暗地里也在筹划,看有没有可能性。

有几位家长都提到了“西语”,表示以后孩子若学二外,会选择这门语言。

西语就是传说中的西班牙语,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它是除汉语外的世界第二大语言,全球约有4.37亿人将其作为母语使用。

就单单这一点,学西语也不亏,更何况,西语还可以拿来高考。

学西语娃家长现身说法:

学好二外,环境很重要

Amanda儿子Mario就在学习西语。

不过,Mario学西语不是为了高考。Amanda是一位全职妈妈,她的先生(西语母语级)在秘鲁驻外工作,她和孩子随任。“Mario学西语主要是为了生存,可以准确流畅地讲出自己需求,交往朋友,融入当地的生活。”Amanda告诉鱼sir。

在和她的交流过程中,鱼sir发现,学习语言,天赋、勤奋固然重要,但环境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

为了让Mario马上适应当地的环境,到达秘鲁首都利马的第三天,Amanda教了Mario四个单词就把他送到幼儿园了。

靠着天天泡幼儿园,回家学一些数字、颜色、生活常用语、美食词汇等,一个半月之后的圣诞节演出,Mario已经能上台表演了。

后续的学习,Amanda也做了规划,且执行得很好。

比如Mario两岁三个月的时候,Amanda就开始让他晨读,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在国内晨读以英语西语为主,在国外以诗词歌赋为主。每天早上晨读,晚上临睡前阅读。”Amanda说。平时,动画片、电影、中西英绘本随孩子看,全家也会时不时一起探讨书中内容,交流感想。总之,整体学习氛围松弛,同时,又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在西语的学习上,Amanda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看法,有意向让娃学二外的家长可以参考:第一,语种的选择。很多人选西语是觉得西语简单,能拼就能读,但是深入学习之后会发现,西语语法对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第二,教材和教师的选择。小语种教培行业良莠不齐,我真的见过有的老师“B”“P””V”发音不准还在标榜自己的马德里发音。有的外教仅仅只会说西语,谈不上有多好的幼教能力。第三,启蒙年龄的选择。我并不建议太小的孩子一下开三、四门外语,我觉得先把母语学好,英语学到母语程度,二外达到英语程度,一门深入之后,加以引导自然能触类旁通。第四,方式方法的选择。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例如我儿子非常喜欢美食,我们就从食物词汇,餐馆点餐入手,事半功倍。至于今后是否会将西语作为孩子高考外语学科,Amanda的回答是否定的,“毕竟国内刚制定小语种高考的政策,师资和教材还是没有英语教育成熟。”这点,鱼sir也赞同。娃究竟要不要学二外?有钱有时间有精力,英语又已经很牛的情况下,当然是学呀,反正技多不压身。但如果把学英语的精力挪去学其他语言,甚至,打定主意,以后就以非英语参加高考,鱼sir觉得不是很妥。现在大环境,其他语种看起来是有点起势的样子。比如今年2月,教育部启动了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教材的编写和送审工作。教材种类包括三种语言的初中阶段教材和高中阶段必修、选修教材。换句话说,国家会自上而下推动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在校园的普及,为此,肯定会有些政策、资源的倾斜。但即便如此,鱼sir仍旧建议,还是先主抓英语。就目前而言,国内大部分学校都不具备开设二外的条件,优质师资和系统教材太过匮乏,这些都非短时间内能够搭建起来的。而市场资源,则更多是针对成人教育的,孩子在其中的占比只不过是零星。整个非英语语言教学领域今后如何发展,难以预测,对家长而言,试错风险太高。另外,用其他语言参加高考,高考本身可能因此暂时获利,但后面的副作用太大,有点得不偿失。最亏的一点是,英语世界的大门就此向你关闭了。我们不能否认,现在英语世界几乎等于整个世界。截至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在全球个国家中,有67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27个国家/地区将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全球超15亿人使用英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英语一直是全球贸易和交流的通用语。而在今天的商业世界里,英语依旧占主导地位。一些跨国公司,比如日本本田公司,正努力在年前让英语成为公司的官方语言。英语好,等于拥有了一张接触到更多机会的通行证。哈佛大学年的一份报告发现,英语技能和更好的收入密切相关,从而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学术领域,半边天也属于英语。

不懂英语,你就等于在外围晃荡,被排除在最前沿的科技、经济、文化等知识、理论外。对于英语,鱼sir认为,家长在战略上还是要重视的。

当然,如果孩子英语已经很稳很牛了,再学个二外、三外、四外的,那是非常好的。

在拓宽视野、获取知识信息上,多语言学习是一条非常优质的路径,几乎可以作为一个人的竞争壁垒。

就如Amanda所言:

“学一种语言,开启一个世界。这话也适用于西语,学西语能让孩子更生动丰满地了解西语世界的人文历史。”

—推荐阅读—

选课报班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mlimaa.com/zysy/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