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之二初识利马,满头问号
从利马机场到住处的路上,我一直看着车窗外,心里非常震惊。 六点不到,路上已经人来人往。等红灯的时候,还排起了长长的车队。公共汽车里也塞满了人。 秘鲁人民竟然是早起勤劳的民族?早晨六点的利马 我们住的房子是沿海的公寓,在Miraflores区。据说这里是利马的富人区,治安也比较好。 我特意订了海景房,想象黄昏的时候,在露台上看着海上落日,喝上一杯,多美好。 但是今天雾蒙蒙的,不知道会不会出太阳。 正按密码锁开门,玲玲从里面把门开开了,穿着睡衣,睡眼惺忪。而我总共飞行了26个小时,也是蓬头垢面。我们就这样真诚相见了。 看见海了吗 我洗了个澡,稍微休息了一会儿。早餐已经准备好了。 玲玲、范薇、聪宇昨天下午到达之后,已经先行探索了一番,吃了大餐,还去超市买了面包、火腿、酸奶、水果。 吃着自制的三明治,喝着咖啡和茶,我们交换了一下各自的旅途心得。玲玲非常激动地说,“这里的玉米太好吃了!还有紫玉米汁,你一定要喝!” 早餐的水果很丰富,有非常甜的释迦,口感很像火龙果的仙人掌果,还有passionfruit。 我对黄灿灿的passionfruit很好奇,切开一看,原来是大个头的百香果。 我平时也很爱百香果,紫红色外皮那种,都是做成水果茶喝,直接吃太酸了。 “这是直接上嘴吃的?”我确认后吃了一个。芳香浓郁,酸甜适宜。没想到。 passion?fruit成为了我秘鲁之行排第一的水果。 自制早餐 秘鲁百香果,个头比国内的大很多 十点,大哥带着司机和小弟来接我们,去拉尔科博物馆(MuseoLarco)。 拉尔科博物馆是一家私人博物馆,是由一个叫拉尔科·霍伊尔(LarcoHoyle)的人在年建立的。拉尔科家是考古和收藏世家,他的叔叔据说是利马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始人。 博物馆的房子是18世纪的皇家建筑,捯饬得非常美丽,种了很多南美植物,就像一个后花园。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从博物馆开始是个好办法。 拉尔科博物馆里的藏品都来自前哥伦布时期,即印第安时期,也就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文明还没受欧洲影响的时期。 展品大多是陶器,基本都是功能性的,壶啊杯子啊罐子啊等等。非常家常,却非常有趣,每一件我都能啧啧地看很久。 这些生活器物想象力丰富,造型各异,充满了装饰性和表达。各种各样的事物都能成为陶器的造型和图案,动物、植物、人物,或者人体的一部分,比如手掌或者脚掌。 想象一下,你端着“一只脚”喝水是什么感受? 它们让我想起高迪的建筑,自然界中的一切元素都可信手拈来,人与自然浑然天成,烂漫天真,生机勃勃。 还有人们的生活场景、想象的宗教世界,事无巨细。 为什么要把一把壶、一个碗、一个杯子,做得这么复杂呢?我忍不住好奇。 古代秘鲁人认为宇宙是由三个世界组成的:天空、大地和地下世界。 天空是雨水的来源;大地是人们生活和劳作的世界;地下世界是农作物的根源以及人死后要去的地方。 鸟、美洲豹、蛇则分别代表了这三个世界,是神圣的动物。 在西班牙殖民秘鲁、带来基督教之前,这里的印第安人崇敬的是自然神,对天地万物都很敬畏。我想这大概就是陶器上那么多自然元素的重要原因。 另外,秘鲁的印第安人从来没有过发明文字,即便是最强盛的印加帝国时期,也只是靠结绳记事来传递信息。 也许,这是这些陶器被做得如此丰富的另一原因:没有文字传播信息,就用生活中的一切来传递和表达。 博物馆里有一个古代织物馆,展示了印第安人是怎么制作衣物挂毯等织物的。 有一件展品很珍贵,据称是存世的唯一一件印加人用来记事的绳结,叫奇普(Quipu)。但是我竟然忘了拍照了。 展馆中还有各种珠宝首饰、服饰等。 秘鲁的矿产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金银。所以,从前的印第安人贵族动不动就用大把金子来做装饰物,一大块一大块都搁在自己身上、家里的墙上、房屋顶上。 不过,博物馆里的绝大多数藏品还是陶器,据说总共有多件,陈列出来的只是一部分。 没法一一展示的就都放在储存室里,密密麻麻排列在玻璃柜里,像个大仓库,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安防。 储存室也对公众开放。 我第一次看博物馆的仓库,觉得非常惊人。 穿过漂亮的花园,还有一间情色主题的展室。 我琢磨了很久,使用了“情色”这个词,算是非常含蓄了。 展品还是陶器,还是日常的锅碗瓢盆,但是造型毫不含蓄。我尽量选了一些相对含蓄的照片。 之前我觉得端“一只手”“一只脚”喝酒就很怪异了,而这些瓶瓶罐罐,你想像一下使用场景?用它来盛汤?用它来喝水?用它来装酒? 这是不是也证明了我之前的推测,古代秘鲁人民没有文字,就用陶器来表达一切? 因为大家都饿了着急吃午饭,只能走马观花,草草结束参观。时间不赶的话,其实我能在这个博物馆里呆上大半天。 博物馆外面有个小广场,立着拉尔科先生的雕塑。旁边有很多垂枝红千层树。 花开得正好,像挂着一把把红色马桶刷。一些很大只的蜂鸟正扇着翅膀,钻在马桶刷里吃花蜜。 到达餐厅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餐厅里仍然人非常多。 这家餐厅的装饰特点是,从进门开始就摆放了很多真人大小的假人,动不动吓我一跳。 窗外就是海,浪很大,一层一层扑打着岸边,看起来是个冲浪的好地方。 我们吃的自助,大哥说,基本囊括了秘鲁最有代表性的各种菜式。 我排着队取餐,一眼看过去,有点糊涂,到底什么是秘鲁最有代表性的菜式?因为在一长溜的食物里,什么都有,各种各样的海鲜,寿司,看起来像中餐的炒饭,烧烤,披萨…… 我每样取了一点。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这些确实都是当地人民的典型食物。酸橘汁腌鱼,洋葱拌海鲜,烤鸡烤猪排……算是非常本地化的,但中餐和日餐也非常家常,因为中餐厅和日餐厅多到了发指的地步。 玲玲一直在安利我玉米,她已经成为了狂热的秘鲁玉米爱好者。这里的玉米颗粒非常大,会被做成各种菜式。我最喜欢的一种玉米做法很像零食,感觉是爆米花没爆开,口感奇特。 餐厅外面是长长的海岸线,想来晴天会很美。但是海边没有沙滩,都是灰色的石块。 路的另一边就是悬崖,光秃秃的,只爬了一些绿色的爬山虎。 仔细一看,爬山虎爬的并不是山。有一些网把悬崖兜住,爬山虎正是沿着这些网格往上长。据说这些网是为了防止山石滑坡。 悬崖上错落着很多房子。 天气依然雾蒙蒙的,海上落日看来是没戏了。 “会不会下雨啊?”我问。 大哥笑了笑,“利马一年到头都不会下雨的。” 饭后我们去了印加市场,是卖印第安特色小商品的地方。 一小间一小间的摊位,有色彩斑斓的耳环项链,五颜六色的帽子围巾,还有各种手工艺品。 我牢记只带了一个登机箱的现实,买了一条羊驼毛的围巾。 我们闲逛的时候,大哥坚持让他的司机和小弟陪着我们,不远不近地跟着,就像保镖。 大哥说利马的治安不太好,他曾经被持枪抢劫过。 逛完市场又到了晚饭时间,但是我们还是很饱,什么也吃不下。 玲玲和聪宇决定去逛逛超市,我和范薇打算回去休息。明天一早要坐飞机去库斯科(Cusco),我需要倒倒时差。 路上等红灯的时候,突然看见一群杂耍的人冲到车前面表演。 我很惊愕,各种各样的街头卖艺挣钱我也算见过很多了,这是什么路数? 太拼了吧。 我又想起早上的情景,问大哥,“秘鲁人民是勤劳朴实的人民吗?是都早睡早起吗?” 大哥撇了撇嘴,“早睡?我看他们一晚都不睡!” 回到住处,在轰然睡去之前,我补了一点秘鲁的功课。 秘鲁的地貌分三个区域。 西部濒临太平洋,有长长的海岸线。虽然沿海,却是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海旁边就是沙漠。利马就在这个区域,所以一年到头也没几滴雨,难怪山都是一毛不拔的样子。 中部是安第斯山,都是大高原,平均海拔米。我们明天要去的库斯科就在高原上。 东部是亚马逊热带雨林。 所以,我们此行算是体验了秘鲁的三种典型地貌。 我很快就睡着了。 一觉睡醒,看了看表,夜里两点。倒时差失败。 这时候听见外面街上有吱哇乱叫大声唱歌的声音。大哥的话顿时响起,“我看他们一晚都不睡!” 稀里糊涂的旅行第一天,我满脑袋问号:这秘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mlimaa.com/sygx/4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孩之宝首席执行官Brian和拉丁美洲传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