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127/4566445.html

在人类的文明史中绘画早于文字出现,发现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中的壁画野牛图,据考绘制于距今1.5~1.2万年的史前时时代,其时肯定尚无文字,绘制此图大约是用于祭祀。中国的甲骨文用于占卜,钟鼎文用于记事,而后才逐步被用于表达感情的载体:诗词歌赋,在中国还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注入了审美的情趣。但绘画从一开始便有了审美的职能,请看这野牛色彩如何之调和,躯干如何之有力,性情又如何之温和,难怪人们选择它来驯化,而没有选择更强有力的狮子、老虎、豹。

古往今来,绘画大师们凭藉其洞悉入微的观察力、以妙笔生花的技法绘出了无数影响深远的传世佳作。这些作品或描绘迷人的自然风光、或描绘多彩的社会风情、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反映人们的信仰诉求。观看这些名画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可以提高审美情趣、提升人文修养。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艺术对于人类的贡献,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西方绘画史中各种流派纷呈,但大致上可以区分为传统绘画与当代绘画。前者强调描绘具体的形象,后者强调描绘画家的感觉。当然“强调”并非决然分开,因为形象也必定出于画家的感觉,而描绘的感觉亦必定以形象为基础,但是侧重点是明显的不同了。在这两种艺术形式中有一种流派起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这种流派即今天人们所称的印象派。印象派的影响深远,至今仍是西方绘画中的主流画派。可是当初印象画派在西方画坛中很不待见,甚至“印象派”一词亦本属贬意。

这话要从莫奈这个人说起。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年生于巴黎一个小商人之家。19岁入巴黎斯维赛学院学习绘画,并结识毕沙罗、雷诺阿、马奈等画家,常一起外出写生。对莫奈一生影响深远的是:他认识了大画家欧仁.布丹,布丹教导莫奈:“在特定的光线下、在特定的氛围中直接面向大自然进行创作。”年莫奈和他的朋友们的作品因被官方的沙龙拒绝、便在一摄影工作室中展出,但却遭到了批评家们尖刻的批评,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嘲笑莫奈的《日出.印象〉“简直就是印象主义”。画家们却觉得“印象”即是出自自己的感受,便索性用了“印象派”一词来代表他们的主张。莫奈和他同时期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们的作品离经叛道,生活也较拮据。莫奈晚年视力下降,但仍坚持创作了《睡莲》大型系列作品。86岁时因患肺癌逝世。

当然,印象派画家并不是凭自己的印象作画,而是追求自然界中真实的光与色所引发的感受。比如一张白纸,在自然光线下是白的,在黄色光线照射下就是黄色的,用红光照射就是红色的。又比如一棵树的树叶,在清晨、中午、黄昏由于光线不同,它的颜色是不同的:在同一时刻,受到阳光直接照射的部分和背光的部分也是不同的:在同一时刻、同一部位的树叶,新生的、衰老的,它们的颜色也是不同的。

有人说印象派艺术的核心理念是重色彩、轻造型,也对。也有人说:传统的绘画、画家所看到的东西,印象派的绘画、是画家画所感觉到的东西。这话也不错,其实对画家而言,感觉的主体是来自于看(所以盲人很难成为画家),当然,感觉应该是在看的基础上的升华。他们的绘画所表现的是真实的世界。

印象派绘画之所以能从被主流绘画排斥到接受、到发展,与一些写实派的画家开始意识到:照相机的出现能在瞬间得到绝对的真实形象,那么,追求“像”的绘画出路何在?创新才是出路。印象派的出现是“时势造英雄”。

这幅《日出.印象》是莫奈、也印象派的成名之作。画的是法国勒尔弗尔港日出时的景象,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晨光照耀下海面波光粼粼,小船在水波中荡漾,远处在水雾交织中模糊不清。整个一幅画、除了那一轮红日之外,也大多缺少具体的物象,突出的只是光和影,也难怪受到传统画派的抨击,但是他画的光和影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这幅《圣拉托尔火车站.蒸汽火车》(局部)莫奈画于年,这幅画里充满了光线、烟尘、蒸汽,唯独没有着意刻画火车头。

《睡莲》是莫奈晚年的巨作,光影依然充足,形象亦具体多了,绘画终究是一种造型艺术。

印象派的其他著名画家还有: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年出生于法国利摩日,裁缝之子,莫奈的好友,亦是印像派的主要画家之一。不过他认为色彩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不是一切的主宰。他擅长人物画,长于描绘富有光泽的年轻女性的肌肤。下图《梳头的女人》创作于年。

爱德华.马奈(EdouardManet)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法官之家,尽管他十分渴望得到官方的认可,但是他的画风和内容却常受官方的贬斥。他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就充满争议,连法皇都指为淫乱。但这幅完成于年的画却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的开端,因为他把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并深刻影响了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

《草地上的午餐》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pissarro)年生于丹麦属地安的列斯群岛。他较莫奈等人年长,但为人谦和、品德高尚。毕沙罗长于风景画,是坚定的印象派绘画大师。塞尚、高更等都尊他为师。

《日落.鲁昂》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Sisley)年出生于巴黎,父母都是英国人。他被称为。最纯粹的印象派画家。善于表现具有诗意的自然风光。他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和朴素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表现无遗。

《格拉郎雅特风景》

埃德加.德加(EdgarDegar)年出生于巴黎,银行家之子,是莫奈朋友圈中生活最富裕的一位,经常出入于歌剧院、赛马场,并常以此为题作画。他主张用记忆的方法作画,并不赞成对景写生。德加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画家。

《巴黎歌剧院的乐队席》

下面几位通常被称为“后印象派”画家,他们的名气似乎还更大。所谓后印象派是强调作品应该渗透作者的感情和情绪,而不是片面追求光和色彩的客观表现。

保罗.塞尚(PaulCezanne)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艾克斯,父亲是一位银行家。他经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派,并曾参加第1届印象派画展。他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年轻时候生活并不顺利。但他秉持“通过研究自然来把握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的理念,坚持不懈,到年才举办第1次个人画展,但一举成名。评论家认为他为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及整个先锋派绘画打下了基础。被尊为“现代绘画之父”。

《在黑城堡公园中》年作

保罗.高更(PaulGauguin)年出生于巴黎。幼年时曾随秘鲁裔母亲居于南美洲的利马。年首次参加印象派画展。由于在海军服役,曾游历世界各地,产生了追求人间天堂的想法。其后半生在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希瓦瓦岛度过。她的画主观感受强烈,色彩浓郁,与塞尚、梦高同为后印象派代表画家。年逝世于希瓦瓦岛。

《野蛮人童话》年作

乔治.修拉(GeorgesSeurat)年出生于巴黎。他对印象派画家用来再现光与色的技法进行了研究并创造出点彩画法。精心绘制的小点产生出一种淡雅的烟霞,带来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成了修拉的标志。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荷兰人,年生于格鲁特津德尔特,牧师之子。学过神学和绘画,做过店员和教师,由于行为古怪,终无所成。其后随其弟提奥---一位艺术品商人旅居巴黎,得以结识包括印象派画家在内的许多艺术家,于是重拾画笔。凡高强调他对事物的自我感受,大胆追求色彩和线条的自身表现力,不拘一格,恣意妄为。年因与高更冲突,精神病发作,自己割下了耳朵。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创作,完成了76幅伟大的传世作品后,于年7月开枪自杀,在对艺术狂热的追求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享年37岁。

《向日葵》年作

注:“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正展出于上海中山东一路1号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展期为年3月18日~8月1日,每日10:00~18:00开放。展出法国玛摩丹莫奈博物馆所珍藏的61件莫奈及印象画派大师们的真品。

作者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mlimaa.com/sygx/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