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外用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02/6205113.html
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多民族国家,世界各大民族在美国都有存在。美国民族如此众多,那哪些民族过得好呢?经过美国社会学家的调查,美国家庭平均收入最高的四大民族是:第一、犹太人;第二、日本人;第三、中国人;第四、德国人。如果以美国平均水准为的话,犹太人是,日本人是,中国人是,德国人是。而排名最低的分别是波多黎各人63、黑人62、印第安人60。这四个民族在美国收入高,完全是依靠他们到美国后的奋斗获得的。他们到美国时,都几乎是身无分文的穷光蛋。不仅是他们,几乎所有移民到美国的人,落地时几乎都是一文不名,很多人还欠着债,他们是由中间人支付路遇,到美国后做劳役支付路费才得以成行的。不仅是在美国,在世界其它移民地区,这四个民族同样处在优势地位。比如在泰国,政府的一半收入来自华人少数群体,泰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经济像是旁观者。在新加坡,华人的收入比马来人收入高出43%,而在马来西亚这个差距甚至更大,华人的收入是马来人的两倍,这还是在政府对马来人有偏袒的情况下。在菲律宾,华人垄断了批发和零售业务。日本人、德国人在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同样处于社会的顶层。年日本移民开的理发店在利马达到家,占这个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三。从年到年,四年时间,日本移民在利马的杂货店从28家增长到约家。在巴西,在年他们生产了圣保罗州71%的番茄,养殖了80%的蚕,种植了92%的草莓和94%的茶。曾经有一段时间,整个巴西超过一半的番茄都是日本人种植的,而日裔人口不到巴西人口的1%。到20世纪末,有近万日本移民生活在巴西,他们在巴西拥有的土地几乎相当于日本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三。而阿根廷,能从一个小麦进口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意志人,德意志人引入新的技术,并发明了新的农具。而在巴西,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德国人的,最大的企业雇佣了超过名工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很少有象德国人那样为如此多的地方、如此多的文化和经济作出贡献的民族。在阿根廷,犹太人只占人口的1%,但是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占到20%。年,大约41%-60%的阿根廷人被归类为下层,但是归类到这一层的犹太人不到4%。既然大家起点都一样(除了黑人开始是被贩卖来做奴隶,但解放也已经一百多年了),那经过这么长时间后,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差别?这些优势民族是如何炼成的?显然,这后面肯定有一些特殊的规律。

秘笈之一:勤奋

犹太人刚到美国时,很多人是行走在乡间做小生意。要知道美国当时人烟稀少,土地辽阔,而犹太小商贩们背上个大货包徒步而行,里面装着各种只能赚很少钱的小商品,可知有多么辛苦,比种地更辛苦一些,后来才有一些买卖做得不错的人驾起了马车。缝纫机发明之后,很多犹太妇女进入到这个行业,不少人自己开办企业,而工人也是犹太人。这些工厂都只能赚很少的钱,工人们从早干到晚,无论是工人还是老板皆如此。而老板们赚到钱后,投资到其它利润比较丰富的行业中去,而原来的工人则接过了班。一代又一代的犹太人就是这么通过勤奋的劳动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优势民族。在拉丁美洲,犹太人愿意无休止的长时间从事任何工作的习惯与周围人的懒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人刚到美国的时候,干的都是急需人手而白人又不愿意干的工作,比如矿区的厨师和洗衣工,此后过半数的农场劳工都是华人。他们比白人更勤劳,也更认真。在修筑铁路时,华人很能吃苦,集体铺轨时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对薪水的要求很低,生活俭朴,能从美国人认为是微薄的收入中攒下钱来,从而为后来的上升打下了基础。广为人知的是,在曼谷,华人工人是第一个起床的人。日本人与德国人,以及其它发展得比较好的民族同样具有勤奋的特点,比如意大利人、波兰人等,而一些弱势民族,比如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等则大为逊色。

秘笈之二:重视教育

犹太人无疑是全世界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世界各国阅读量排名,犹太人以年均读书64本高居第一位,而德国人以年均47本排行第三,日本人以40本排行第四。而中国人虽然人均阅读排名不高,但中国人非常热衷于学校学习,进入美国名校学习的中国人比率远高于一般民族。犹大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在纽约,成年人也和儿童一样,都抓住免费的学校和公立图书馆的大好条件不放。年对犹太人居住地段的公立图书馆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被借阅过的书籍有53%是非小说类,而即使是小说也都是像托尔斯泰、大仲马和狄更斯这样一些名家的作品,浅薄的畅销之作则无人问津。犹太人只占全国人口的3%,但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所有美国人中,犹太人后裔超过25%。德国也是重视教育的典范,早在17世纪,德国人对教育的尊重程度就超过了欧洲其它地方,19世纪的德国,是最早提供免费和强制公共教育的欧洲国家之一。和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德国的教师比例、投入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更高,德国人的识字率比俄罗斯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高出好几倍,生活大巴西的德国人的识字率也比巴西人高几倍。美国公立教育体系的建立有德国人一份功劳,幼儿园和大学由日尔曼人首创于欧洲,德意志人在美国办起了第一批幼儿园。路德教德裔人和天主教德国人都曾在19世纪的美国建立了自己的教区学校,其它德国人则创办了自己的私立学校。在那个时代,普及教育的观念还远没有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德国人的这些开拓性工作实在难能可贵。甚至在公立教育体系出现之后,德国人办的学校通常也是较好的,德国人作为一个民族,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日本人也是重视教育的典范。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索威尔在《美国种族简史》中就说:日裔美国人如今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主要依靠两条:一是他们勤劳肯干,就业率高于平均水平,失业率低于平均水平。二是教育水平高,又多在收入高的科学界和应用领域就职。在秘鲁,和其它秘鲁人相比,日本移民更重视子女教育,这为他们日后的不断进步奠定了基础,一位日本裔后来成为秘鲁首相。在巴西,圣保罗这个日本移民集中的地区,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移民总数不到当地人口总数的3%,但在大学入学新生中占到10%。从日本全境来看,日裔群体是所有民族群体中大学毕业生比例最高的。

秘笈之三:节俭、自律

前面说过,各个民族初到美国都很穷,有的还负债,但为何有的人,有的民族后来能积聚起巨大的财富呢?很重要的是节俭和自律,从最开始很少的钱积攒开始,积少成多,投资更大的生意,并且绝不浪费和从事不良的活动。犹太人即使住在贫民窟时,他们的贫民也与众不同。酗酒、凶杀和意外死亡的比例普遍低于别的贫民窟,甚至低于所在城市的总体水平。即使身处贫民窟,犹太人也具备中产阶级的社会模式与价值观念。而德国人,不过他们是如何到达美国的,早期定居下来的德国人很快就获得了勤劳、做事周密、节俭的美德。大多数早期的德意志移民是一窍不通的,他们所具有的只是德意志民族之所以能取得那些杰出成就的自律、拼命和坚韧,他们被誉为“全美国最好的自己动手干活的农场主”。生活在俄国的德国人因传统的德国式的规整、秩序、节俭和精于算计而著称。拥有高级职位的德国人因他们的效率和廉洁而著称。而勤奋的工作和无须老板监督,这是第一批来美华工的特点,歧视性的障碍一旦拆除,这些品质就成了劳工市场上起决定作用的有利条件,到年,美籍华人的收入就超过了其它美国人。同样,初到美国从最基层农场工人做起的日本人,他们的节俭、勤奋和上进心,使他们当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普通劳工上升到小农场主或小业主的地位。而生活在巴西的日本移民在商业上具有很多优势,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的诚信精神,这在一个商业和政治充斥着腐败问题的国家显得尤为珍贵。

秘笈之四:团结互助

美国早年,是一个充满了暴力、歧视和不公平的社会,尤其是对于新来的群体,生存环境就更加恶劣,而政府能提供的可能不是帮助,而是对原有势力的包庇,所以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互助,就显得尤其重要。早期的德意志移民定居在自成一体又与世隔绝的农业社区,每个社区的住户皆属于某一特定的教派。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切断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德国人非常擅长组织,不管是什么地方协会,还是俱乐部、工会、企业、合唱团、学校、剧团,还是教堂活动,他们都组织得很好,他们组织过一个“特纳协会”的体育俱乐部,分支遍及全国,强调竞赛精神、爱国思想和智力发展。正是通过这样的组织,将德意志民族团结在一起,互相促进提高,使德意志民族在美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犹太人初到美国时很穷,但一旦经济条件允许,他们就办起了自己的慈善机构。其中一家慈善机构宣称:在给穷人施舍钱财和面包时,应当承认大家都是一个始祖的子孙,不应以出生地的不同而人为地加以区分。要知道,因为长期分居世界各地,来自于德意志地区和东欧地区的犹太人在生活习惯、语言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尽管如此,先期到达的德意志犹太人仍然在很多方面给予后续到达的东欧犹太人很多帮助。华人也具有强烈的民族互助传统,一些华人家庭协会在门厅放一桶米饧,以便挨饿的人能来领取他本人和家人所需分量的食物,并在他情况好转时再主动送还。华人还建立一起一种轮流借贷的“标会”组织,通过它可以筹集资金用来投资。其成功的秘诀在于赖账的人极少,一种强烈的个人和家庭的荣誉感,使得任何成员都不会拖欠会款,直到20世纪50年代,“标会”都是华人集资的主要手段。通过这些手段,使得华人能积聚起大的资本来投资一些有前景的行业,群体整体得到了发展。第一代日本移民踏上美国国土之后不久,就建立起了“日本人联谊会”协会。设在各大城市的分部,既充当日本裔社区内部的控制组织,又起到与外界联络的作用。日本人联谊会设法遏止卖淫和赌博,并杜绝其它会使日本人在美国社会中丢脸的行为。它主办娱乐及社会公益性的活动,也向警方及其它美国行政部门或日本领事馆报告犯罪行为,转达个别日本人的不满和申诉。除了向家庭和日裔美国人内部的社区组织寻求救济之外,日本人几乎没有向公共救济机构伸过手。甚至在年旧金山大地震之后,在00名日本人无家可归之时,也几乎没有人申请社会救济,因为他们的同乡组织给了他们大量的救助。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几乎没有一个日本人申请社会救济,而是靠民族内部的援助解决。显然,勤奋、好学、节俭自律、团结互助这些民族的特性,不是他们到美国或者其它移民的地区才形成的,而是他们本民族长期历史中逐步养成的民族特性。这些优良的品德,使得他们在任何地方,即使是在非常艰难,受排挤、歧视的情况下,依然能在逆境中崛起。而那些成功的个人,何尝不是如此。铁马老言:一个爱读书、爱跑步,爱胡思乱想的俗人!参考书目:托马斯-索威尔(美)《美国种族简史》托马斯-索威尔(美)《移民与文化》孔飞力(美)《他者中的华人》李漪莲(美)《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铁马老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mlimaa.com/sygx/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