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豪车黑幕代理1辆宝马净赚万
据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确实对奔驰公司上海办事处进行了调查。调查力量主要是来自上海、江苏的物价和反垄断部门。奔驰是否存在垄断行为,目前正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 进展 奔驰回应调查: 将积极配合 8月4日10点左右,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小组突击查访位于沪青平公路号的奔驰上海办事处,多名奔驰高管被约谈,办事处内多台电脑被强行检查。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调查直指“奔驰整车价格和最低限价的经销商政策”。9名国家发改委工作人员没有预约试图直接进入奔驰上海办公室,遭到了安保的阻拦,随后他们设法进入办公区域。约谈和调查持续了整整一天,在场的每一名奔驰工作人员都被问话。截至4日晚9点左右,包括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东区总经理聂军和销售、售后总监在内的多名管理人员仍滞留在上海办公室。 今年6月起,商务部宣称将审查包括汽车行业在内多领域的潜在垄断行为。奔驰中国CEO倪恺此前承认正在和发改委对话,但否认接受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被突击检查的前一天,奔驰中国官方宣布维修配件价格下调15%,这已是奔驰一月内第二次调低售后维修价格。 5日,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回应称,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但在这个时间点没有更多的信息披露。其工作人员未对4日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消息予以否认,但并未透露更多细节,还强调工作人员仍在正常上班。 应对 汽车巨头下调零配件价格 有报道称,目前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两家企业都已查明确实存在垄断行为,比如奥迪在湖北曾召集4S店统一零配件和保养价格。而克莱斯勒在上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两家企业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而这两家车企均下调了零配件价格以回应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一汽-大众奥迪官方宣布从8月1日起主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零部件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简称“零整比”)也随之降低。以国产奥迪A6L为例,该车型的“零整比”将从%降至%,用户在使用和维修中支出的费用也将相应减少。 8月5日,克莱斯勒宣布下调部分产品及零配件价格,种高价值、高保修率零配件的价格将下调20%。 黑幕 总代理一辆宝马能赚万元 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发出公告称,将对旗下三款车型的厂商指导价格进行大幅调整。紧随其后,7月26日,一汽-大众奥迪正式宣布,将于8月1日起主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涉及的备件有上万种,平均降幅达20%。在此之前的6月,国内豪华车三强中,销量相对最低、维修保养费用却最高的北京奔驰,也将部分车型保养费用公开下调。 “我们确实在做(汽车业反垄断调查)。”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二处相关负责人透露。而种种迹象显示,上述豪华车企的调整措施,正是发改委在近日陆续约谈上述汽车企业的结果。 据介绍,宝马的降价方案已汇总到德国总部。一辆宝马iGranCoupe,美国售价9.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6.22万元,而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却高达.5万元,是美国售价的3.5倍。 影响 将有更多豪车加入降价行列 在中国反垄断声音高涨之后,多家豪华车制造商开始在中国下调整车或零配件价格,并且幅度较大。其中奔驰和奥迪削减了保养价格和售后备件价格,捷豹路虎则针对三款车型下调了售价。记者了解到,未来将有更多豪华汽车品牌加入降价行列,以正面回应反垄断调查。 招商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汪刘胜认为,随着汽车反垄断不断深化,厂商力量遭到削弱,汽车经销商向集团化和集约化发展趋势加快,多品牌经销商集团将会受益于这一趋势。但随着配件供应垄断打破,经销商集团的维修业务也会受到第三方维修企业的冲击。第三方维修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将会明显受益于汽车反垄断进程,相关零部件受益公司有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和隆基机械。汽车反垄断促使整车和售后价格降低,有利于进口车市场整体发展。 新闻背景 汽车业反垄断“终极目标与欧盟接轨” 这次汽车反垄断战役波及的不仅有进口车和豪华车品牌,“接下来还有中低端品牌,甚至包括合资和本土品牌。”有知情人士称。 国家发改委针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行动从年开始,已经酝酿三年。从去年开始,反垄断调研已经针对10多家汽车企业展开,涉及奔驰、宝马、路虎等高端豪华品牌及部分小众进口品牌,同时也涉及中低端合资品牌,以及本土自主品牌。目前调研和约谈还在深入,此番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实为空前。此次反垄断的目的就是:打破目前的体系,与欧盟接轨。 汽车买得起、修不起,根源在哪里?原厂配件专供,维修技术信息封闭,是畸高“零整比”和4S店搭售维修服务的根源。在判断汽车供应商拒绝发布某项信息是否违反竞争法时,欧委会根据下述因素:第一,信息属于维修技术信息还是可以合法保留的商业信息,是最终用来维修保养汽车还是用于其他目的。第二,保留该技术信息是否对独立维修商完成工作造成显著影响,并构成对竞争的限制。第三,如果技术信息被以任何形式提供给授权维修商,同时应该无歧视地提供给独立维修商。 他山之石 国外如何进行 汽车业反垄断 欧盟: 销售和维修完全分开 欧盟作为目前对于垄断行为制裁最严厉的地区,针对汽车品牌专营店暴露的行业垄断问题,采用了“开放汽车销售形式”。重新制定适应新行业环境的模式,将销售和维修完全分开。并且改革汽车销售办法,允许经销商多品牌授权经营。5年欧洲出台《汽车销售服务新法规》,鼓励专业化销售和维修,但不设品牌壁垒。 美国: 经销商协会限制厂商垄断 美国的做法是借助协会,培育经销商力量。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积极游说政府为经销商争取支持,并在整车厂商与经销商利益产生冲突时,有效保证经销商的利益。随着经销商集团的发展壮大,它们已经具备了和整车厂商讨价还价的实力,令整车厂商失去了垄断的资本。 日本: 利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日本则是通过允许平行进口汽车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获得国外汽车公司及在国内总经销商授权或许可而进口的原装正品汽车。在制度安排下,日本的整车厂商与独立销售商的利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合作期长达数十年,既避免恶性竞争,也保证了渠道对品牌的忠诚度。 进口车暴利冰山一角:万的车只要90万近日,进口车价暴利成为热议的焦点,有数据称,进口车的暴利已达到车价的二到三倍。而同时有消息,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已介入被称为车价全球最贵的国内汽车行业。 而日前,记者也跟踪了一位朋友的买车经历。令人吃惊的是,在4S店卖万的车,他却花90万元就买到了。他是怎样做到的?省下的万元,莫非就是传说中总代理商的暴利?这事勾引起了本报记者探究的兴趣。 万的车 90万拿下 我正在去车管所上牌的路上。90万不到,而同样的车在4S店要近万呢……电话里,听得出他对自己选择的得意。 原来,他选的是宝马的某款高端SUV车,小众车型。记者了解到,这款车杭州的品牌4S店每年能有几辆供应,指导价在万元左右,目前因为车市淡季,价格优惠到8.4折左右,折算下来最低市场价万元——一个已经让经销商亏损10多万元的价格。 朋友最后选择的是这款车的美规版本(所谓美规车,就是美国标准的车,中国车商直接从美国车商那里进货,经过海关等正规渠道进入,可以在中国正规上牌)。在杭州市场价90万元左右。我做了大量功课。这是慎重的选择。朋友告诉记者,奔驰、宝马的SUV车型,生产厂家都设在美国,因此无论是中规版还是美规版,都是同一个厂家甚至可能是同一条流水线下来的,中间只有一些细小的差别。由于美国对于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其品质至少不会比中规车差,甚至相比中规版车型,还有更多个性化配置可以选装,而且目前经销商承诺跟4S店一样负责保修。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关键是价格,相比之下便宜了万,可以再买一辆了啊!朋友说。 万差价 哪里去了 美规车在车市中一直不是主流,但其与中规车的价格差距却真实存在。上文提到的个性车的差价令人咋舌,市场上的畅销车型,也有着不小的差价。如保时捷混合动力卡宴,4S店指导价万~万元,美规车仅售万元,差价30多万元;宝马X5,4S店卖90.1万~万元,美规车卖70.8万元,差价20万元……这是为什么? 因为美规车规避了汽车品牌的中国总代理。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中国的进口车主要通过天津、大连两个港口报关,无论是中规车还是美规车,出厂价格应该是一样的;一样需要运输成本,一样按照排量征收消费税,因此到报关这个环节,价格基本上相差不大,但到消费者手里却价格悬殊,4S店摆明了亏钱卖车,那多万到哪里去了?很大部分进了中国总代理的口袋。 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按照我国税率,进口汽车需要缴纳三种税,即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粗略计算,3.0排量的车型综合税费相当于到岸车价的近70%;3.5排量车型税费则要达97%;而4.0以上排量车型的综合税费则高达%。 以路虎车型为例,在美国市场,路虎揽胜售价为9.5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8.51万元。该车如果以美国售价进口到中国国内,加上税费,整车价格万元人民币左右。但事实上,国内该车的整体价格超过万元人民币。如果以法拉利这样的超豪华车型来算,其价格差异高达5倍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按常规来说,一辆市场价万的车,中国总代理可以赚走30万元。而同样的车型,美国一级代理商每辆车只赚~美元。 总代理垄断 进口车中国市场大赚 记者无意中获得这样一份选装配置表—— 某热门车型,车价90万元。但许多配置需要另外加钱:黑色金属漆,加价17元;车顶行李轨,加价元;19英寸品牌车轮,加价3万元;电动座椅,加价元;全景天窗,加价7元……一款新车摆在面前,你可能没看出车里多了什么配置,但配置的钱却让人心痛——足足加装了18万元,而且出厂就加装了,没有任何商量余地,90万价格的裸车,你几乎没有机会等到。 厂家有足够强势的话语权。消费者只有被迫接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入世以后,进口车关税从80%降到25%,曾一度高达10万元的进口车许可证取消了,人民币不断升值。如此多的利好条件,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进口车价格下降的好处。其中,除了高关税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厂商垄断价格以牟取暴利。 按照我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口车销售需获得厂家授权,而各汽车企业在华设立的投资公司,即是该品牌进口车在中国的总经销商。他们由此实现了对进口车资源、渠道及定价的全面垄断,作为进口车经营链条的全面掌控者,他们为自己预留了最丰厚的利润。 以年进口车销量增速排名第一的捷豹路虎为例,其全年共卖出7.33万辆车,毛利润超过亿元人民币;《华尔街日报》日前披露,以宝马和奔驰为首的德系高端汽车生产商,可以从每辆出口到中国的汽车上最高盈利3万欧元,是其在本土及欧洲市场所获利润的10倍。 暴利骂名下 经销商艰难求生存 可是,在暴利的浪潮席卷下,多数的车商日子却越来越难过。 宝马5系,连年底返利算上,经销商也就只有7个百分点的空间,现在价格早就让到了12个百分点;7系更离谱,12个百分点的空间,目前让利幅度高达22个百分点!唯一还能赚千把块的X3,一年的供应量不到20辆。杭州一家宝马4S店负责人向记者诉苦说,之所以一直硬撑着,全指望维修了。 奔驰车商更是度日维艰,C级车,含税返利才8个百分点,但目前市场优惠已经下到了20多个百分点,亏大了……一位经销商表示,没有办法,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厂家的销售任务,第二年才有可能分配到热门车源,去年杭州有些奔驰4S店的销售额亏损高达1亿~2亿元。 有人说,4S连锁是一种垄断背景下的逻辑。经销商自从削尖脑袋获得品牌授权之后,就等于把身家性命交给了汽车厂商。虽然在店面产权上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不菲的建设投资,高昂的运营成本都是经销商自己掏腰包,但在真正的定价环节却没有话语权。 汽车厂商通过授权控制、供给分配、销售目标、综合考评等手段对经销商生杀予夺。在汽车厂商眼中,经销商只是个打工仔。 记牢三招少挨宰 在一定程度上看,进口车总经销商就像是被中国富裕群体宠坏的孩子。业内人士感慨。 如果你愿意当冤大头,如果你家里不差钱,那么下面这段文字你可以无视。 中国消费者,如何做到少挨宰?记者昨天采访了几位从事了多年进口车销售的业内人士,为追求实惠的消费者支招。 一,选3.0排量以下的车型。消费税调整后,3.5以上排量,特别是4.0以上排量的车型消费税大幅上升,甚至高达40%。相比之下,3.0以下排量的车型消费税有所下调,税费负担少。 二,中高级车选销量大的大众型车,豪华车选择常规的高端品牌,这些品牌车型要冲份额,定价不会高得离谱。 三,对加价车型和总代理强势的品牌说不。 当然,如果你愿意尝试,也可以试着去了解下美规车,因为价格实在优惠许多。 部分车型国内外价格对比表(单位:人民币万元) 车型中国售价美国售价 途观19.98~31..07~22.35 凯美瑞17.98~32..61~16.93 宝马Li ..2 宝马Li(国产) 41..5 宝马i 31. 奥迪A.3~74..82~34.85 奥迪Q.7~..64~37.05 奔驰SL .8 54.7 路虎揽胜 58.51 喜欢这篇文章?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mlimaa.com/sytp/8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绝对吸晴越野世界中飞驰的辣椒17款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