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段旅程的目的是杀死自己的父亲,你是否还会选择上路?

在《星际探索》这部科幻片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主人公罗伊,就是借由这样一次对宇宙外太空的探索旅程,重新活出自我的生命历程。

罗伊是谁?一名优秀的美国太空军少校宇航员。

他平静、情绪稳定、只专注于必要的部分,排除其他杂念、做最务实的选择,不会让思绪停留在不重要的东西上,也不依靠任何人和任何事、不会失误犯错……

即便当潮涌频发,他从空间站跌落地球,也还保持着异常的镇定,直到让自己平稳着陆。

这样的罗伊,犹如一部没得感情的精密机器。

如同罗伊的爱人所说:这是他无意识中自我毁灭的一面。

罗伊为什么想要毁灭自己?

谜底,从一场秘密会议中揭开序幕:差点害死罗伊的潮涌事故,很可能与他的父亲,克利福·麦克布莱德上校,和由他指挥的利马计划——人类首次外太阳系载人探险有关。

故事由此展开。

理想化与认同,我成为了另一个你

罗伊的父亲在他16岁的时候,负责执行利马计划,并在16年后消失。

“我父亲是个先锋,是个英雄。他为搜索智慧生命牺牲了自己。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为了人类和一切的未来。”

出于一个孩子对父亲的爱与认同,罗伊也成了宇航员。

在航天司令部,当被问及如何面对父亲的缺失时,罗伊的回答充满了理智化与情感隔离的色彩:

“毫无疑问,我母亲为此深感痛苦。那会儿她病得很重。但我父亲一心投入工作,我相信对他来说也很不容易。”

父亲的缺失,让罗伊的母亲大受打击。

影片中出现过几次幼时的罗伊趴在母亲肩头的镜头,却无法看到母亲的脸。

这也暗示着母亲是一个没有情感镜映功能的母亲。

可以想象出,罗伊对父亲是有恨的。也唯有将父亲作为一个英雄,并向这个英雄认同,才能将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压抑下去。

这也是一个男孩对父亲的理想化与认同。

当得知自己的父亲有可能还活着,而且有可能是制造巨涌事故的始作俑者,这显然冲击了罗伊多年来让自己保持平静的内心防御。

“好像我有得选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罗伊只是服从了航天司令部这个象征意义上更大的“父亲”。

航天局也为罗伊派了另一位“父亲”——普瑞特上校,来监视他的这段旅程。

作为父亲老友,普瑞特告诉罗伊:“航行探索也可以被当做一次简单的逃离。不能排除你爸爸是在躲我们。”

罗伊的内心是挣扎的,他问普瑞特上校:如果你找到我父亲,会怎样?

普瑞特问罗伊是否面对这个任务很艰难,毕竟那是他的父亲。

罗伊心中那个理想化的父亲形象,已经有了怀疑和动摇。

但罗伊再次用偏执的信念巩固着内心的防御:“不,我父亲是个英雄。航天司令部想要责难一个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事业的人,这很可耻,甚至是不择手段。”

父亲肯放手,儿子才有了成为自己的机会

到达月球后,罗伊和普瑞特上校经历了一场月球的资源争夺战。经历此一劫,年事已高的普瑞特上校身体状况已经无法坚持。

罗伊想:“他本应是我的保护伞,他为什么不能放手?”

当父亲老去,却不愿面对承认已经比自己有力量的儿子。

对于孩子来说,越是把父母亲在心理层面抛弃的越彻底,就越健康。但前提是:父母需要有强大的自我功能。

不能放手,是一个父亲对控制儿子的执念。

但普瑞特上校终究还是放手了,他将航天司令部的绝密信息告诉了罗伊,告诉罗伊不能陪他往下走了。

一个象征性父亲的放手,将罗伊在成为自己的路上向前推了一把。

罗伊独自登上了仙王座号飞船。

但直到此刻,罗伊仍旧是一个没有独立自我身份的人。人们提到他时,他只是克利福·麦克布莱德这位传奇人物的儿子。

绝密信息的最终命令,是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消灭克利福指挥官,阻止潮涌发生。

当一切已成定论,罗伊的愤怒再也没有了压抑的借口。旅程中遭遇的袭击人类的猩猩,让罗伊想起了自己对父亲一走了之的愤怒。当罗伊正视这种愤怒,他看到的只有伤痛。

罗伊明白,正是这种伤痛让他把自己隔离开来,不再投入情感,不再打开心扉,也无法真正关心别人了。

罗伊很困扰,他不想成为他父亲那样的人。

正视这份愤怒,也意味着对父亲的抗拒和分离。到这里,也明白了:罗伊想要毁灭的,是那个不是自己的自己——作为克利福·麦克布莱德儿子的自己。

母亲的哺育和鼓励让男孩成为男子汉

到达火星基地后的罗伊尝试与父亲建立通讯,他清楚,航天司令部只是在利用自己找到父亲。

“我不知道我是希望找到他,还是终于摆脱他。”——消灭父亲的终极命令,让罗伊此时对父亲的抗拒和分离显得尤为冲突。

如果父亲仍旧活着,那无法实现的被父亲认可的期待就重新有了希望。

对于我们任何一个内心期待被养育者认可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潜意识深处无法抗拒的诱惑。

罗伊决定摆脱航天司令部这个“父亲”,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父亲。

当一个人可以摆脱他人的意志而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指引,也意味着一个人开始拥有了自我。

影片中,此时的舒缓室背景转换为各种自由飞翔的飞鸟,也象征着罗伊开始独立飞翔。

罗伊对父亲说:“我想见到你,希望我们恢复联系。爱你的儿子,罗伊。”

能够搭建起人与人之间沟通桥梁的,唯有真诚的情感。

在罗伊饱含感情的呼唤里,既有忠诚,也有背叛。

忠诚是罗伊告诉父亲他也成为了父亲一样的宇航员;背叛是罗伊知道,父亲有可能因此死于自己之手。

结果是,罗伊被航天司令部踢出了任务。这让他彻底地愤怒。

这时,火星基地的运行负责人海伦,出现在了舒缓室。

海伦的父母也是利马计划的船员。对于海伦来说,罗伊既同自己一样的痛失至亲的受害者,又是害死自己父母始作俑者的儿子,她对罗伊也有憎恨和愤怒。

海伦选择了做前者。罗伊也终于确定:父亲仍旧活着,为了继续前进探索太空,他杀死了飞船上的其他人。

“航天司令部永远不允许自己的形象受损,所以他们把你爸爸捧为英雄来保护自己。”海伦的话,让罗伊心中那个理想化的英雄父亲形象,彻底毁灭了。

如何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父亲?

这无疑激发了一个男孩潜意识深处弑父的欲望,与之而来的被惩罚的恐惧交织在一起,罗伊的内心是无比挣扎的。

罗伊请求海伦帮他登上飞船,也担心航天司令部不会放过海伦。海伦则表示,她已经不在乎他们会伤害她,让罗伊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在影片中,当海伦出现在舒缓室的时候,墙上的背景成为海洋、草原,象征着母亲的意向。海伦对罗伊做的,也象征着母亲的鼓励和推开的力量。

母亲哺育和对孩子完全的信任,让孩子拥有力量,使他们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挣脱轮回而创造新的命运。

“我会搞定他的,我会搞定我的父亲。”带着对父亲的攻击冲动和来自母亲给予的力量,罗伊继续踏上了他的旅程。

父亲的最后一推让罗伊终于成为他自己

通过发射塔附近的管道进入胡泊,罗伊从火箭下方的通道进入仙王号飞船。

这个过程,像极了一个生命通过受精在子宫孕育后诞生的过程,也象征着罗伊真正独立自我的诞生。

面对飞船上三个船员的意外死亡,罗伊表示:“如何评判就交给历史吧。”这一刻,罗伊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真正负起了责任。

当一个人意识到责任,也意味着他认识到自己是自我、命运以及生命中所有困阻和感受的创造者,自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至此,航天英雄克利福·麦克布莱德上校的儿子,终于蜕变成了罗伊·麦克布莱德少校。

宇宙探索的旅程是孤独的,亦如人们对自己内心世界宇宙的探索般孤独。

罗伊的脑海中再次出现趴在妈妈肩头的画面。父亲坚持探索宇宙的声音和地球爱人的召唤自己的声音频繁出现……

罗伊终于不再回避这些长久以来内心里冲突的声音。随着距离旅程的尽头越来越近,罗伊对父亲的情感也越来越挣扎:

“我这辈子都害怕见到他,甚至现在都怕。我能指望什么呢?反正最后,都是儿子去承担父亲的罪孽。”

这是面对难以突破的潜意识中弑父冲动与害怕被惩罚的无力感。

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都无法绕开的一道坎,为了抵消战胜父亲的道德内疚感,我们的潜意识往往会在不自知中承接下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罪孽以示惩罚。

父子相见的场面,充满着情感隔离的味道。

父亲对罗伊说:“我知道这会让妈妈失去丈夫你成为孤儿,但我找到了归宿,所以我抛弃了你,儿子。”

但罗伊选择了仍旧爱自己的父亲。

这是拥有独立自我人格的罗伊才能做到的:我爱你,不是因为你为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是我的父亲。

罗伊炸毁了利马号阻止了潮涌继续发生,并打算带着父亲和他探索宇宙所有的数据一起回到地球。

但作为父亲的克利福上校,用决绝的自我毁灭,永远留在了苍茫的宇宙间,助推了罗伊最后一把。

正是这一推,最终成就了罗伊成为他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推断一下:

如果父亲跟随罗伊回到地球,航天司令部无法再掩盖利马计划的一切丑闻,昔日航天英雄变成反人类的杀人犯,到时,作为儿子的罗伊恐怕真的要替父亲承担一部分罪孽。

而如果是罗伊自己回到地球,他则会成为在摧毁利马号阻止潮涌,并带回宝贵数据的英雄。

这一推,让儿子超越了自己。那几句“Letmego”,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俄狄浦斯冲突最大的松绑。

从不断超越自我的维度来看,父亲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探索宇宙梦想的终极坚持,而罗伊终究还是服从了航天司令部这个更大的“父亲”。这一点,似乎让罗伊永远无法超越。

但我们每个人之所以不断突破自己的俄狄浦斯冲突,为的是让自己能够享受幸福的额度越来越大以至无限,而不是牺牲幸福为了突破而不断突破。

影片的结局,罗伊平安回到地球,并找回了自己的爱人。

罗伊终于成为了他自己,一个与父亲不一样的、有血有肉的、可以感受并享受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人。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活着所追求的幸福。

婚前貌美如花,婚后发胖在家:心理学告诉你,为啥婚后女人不收拾自己了?

-05-02

孩子的钱,可真好赚啊

-05-01

越优质的爱人,越懂得在异性面前的「分寸感」

-04-30

怕老师也会遗传???

-04-28

哀悼君

谢客官厚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mlimaa.com/sytp/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