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然在过去几年里,“年轻人的小酒”里独领风骚的江小白,动作开始不够快了,原有市场优势也开始变得十分微妙。

随着“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等5大老牌纷纷入局小瓶酒市场,谷小酒、光良、观云等新品牌如雨后春笋的出现,曾开创了“年轻小酒”概念的江小白一脸尴尬。

“度数不够,故事来凑。”

“做最好的文案,卖最差的酒。”

一度被誉为“最能走心”,开辟了年轻人小酒市场的“功臣”江小白,也因酒质与价格被诟病良多……最近,还有内部裁员、调整等传言四起。

3月29日晚,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发布名为《10年,活下来已经不容易》的文章,否认了“裁撤整个北京公关团队”的说法。

不过,尽管江小白方面矢口否认,其CEO陶石泉也发文澄清。但,一切以数据和证据说话的当下,媒体和公众更多的解读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我们讲不出各种什么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也讲不出各种新概念新故事。就是要把高粱育种做好,把酒酿好,这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负责。”最近在江小白的酒厂里,江小白相关负责人面对媒体这么表示。

年轻就是好,年轻就是红利,都说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而放眼四周,面对越来越难伺候的年轻人,那个年轻人专属的小酒市场,说声爱你,其实,还真的不太容易。

因为,年轻人的白酒市场,有着太多甜蜜的忧愁。

空前绝后“江小白”

“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江小白,可谓是白酒市场中的一批黑马。之所以说其是黑马,皆因江小白在一众白酒老牌大军中,独树一帜地杀出了重围。

年成立,年凭借贴着“表达瓶文案”火速出圈,吸引了高瓴、IDG、天图投资等“金主”,足以媲美当下喜茶、元气森林等网红品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公开数据显示,年至年,江小白营收约为10亿、20亿、30亿。其在年的50%营收增速,虽低于年的%增速,但依然硬生生地在“茅五洋泸汾”等巨头垄断的白酒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成网红产品,销售火爆。

而且,江小白在年的30亿元营收,在19家A股白酒上市企业之中,介于ST舍得、水井坊之间,位列第13位。而当时,ST舍得与水井坊市值约为亿元和亿元。

在品牌集中度较高的白酒市场里,江小白的突围实属不容易。据资料显示,年,茅台、五粮液、洋河“白酒前三甲”就占据了19家白酒上市公司净利润的8成以上,茅台的毛利率更是高达91.3%。

即便如今江小白市场增长势头放缓,在很多餐馆都已看不到江小白的身影,但其在去年当天天猫旗舰店上线的水果风味酒“果立方”,销售额仍轻松破1亿。

江小白的“文案营销”和“情怀营销”,开辟了一个针对年轻人的小酒市场。不过,眼下这个“小酒馆”甚为热闹,早已不再是江小白“一枝独秀”。昔日江小白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但当下备受新老对手冲击挤兑与围剿、媒体指指点点、消费者倒戈之下,已开始捉襟见肘。

过往,江小白以“入口更顺、清爽、纯净”的口味特点,包装为“更符合年轻一代”的白酒。但细想,有别于茅台等酒精浓度在53-55度、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最为牢固的“柔和、顺滑”,标榜“年轻人的江小白”模糊了白酒产地与工艺酿造优势,这种换汤不换药、避重就轻、甚至有点偷换概念的方法,只不过是给“后浪”们上了一轮生动的营销课。

而且,好景不长。年以来,传统白酒企业累积推出了不下多款“青春小酒”。例如,传统大酒企的代表作有:五粮液歪嘴酒、红星苏扁二锅头、洋河洋小二、泸州老窖泸小二、汾酒集团闹他小酒、郎酒集团小郎酒等。除此,青小乐、江小任、谷小酒等新的小酒品牌,也有类似江小白的漂亮瓶身,或青春插画及热血文案养眼。

前有白酒巨头围剿,后有针对年轻人的新白酒品牌跑步进场,江小白开创的“年轻人的白酒市场”,正被群雄抢食。

对于白酒市场而言,说江小白影响与地位空前绝后不为过,但如今陷入“窘境”、难以突破自我“天花板”的江小白,已物是人非。

市场在变,环境在变,江小白如何重新确立自身的品牌及产品定位?如何构筑属于自己的“护城河”,而不仅是烧钱的营销“屏障”?毕竟,唯有差异化定位的才能树立独特差异化价值,否则在同质化竞争、同质化产品、同质化价格、同质化渠道之下,恐很难再次突围。

最近,嘉士伯集团旗下重庆啤酒,极具个性的乌苏啤酒的爆红与逆袭,给予了江小白一些生动的启示。

这个被称为“夺命大乌苏”的产品,酒精度≥4%vol、麦芽汁浓度≥11°P,“WUSU”的拼写也被反写过来成为“NSNM”,被网友戏称“弄死你们”的缩写,被海量传播扩散。基于新疆神秘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反中国啤酒的低度化大潮而行、酒精浓度更高的产品,保留着20年前啤酒的本色独树一帜,借助抖音、快手、B站短视频的爆发而爆红,大量以乌苏啤酒原创视频、民谣,让消费者迅速地认知并接受了“大乌苏”。

纵观当下,尽管中国的年轻人白酒市场,已经被江小白的营销所撬动与培育,但年轻人的消费思维、消费行为、消费能力还未成熟,随着更多大小品牌的入局,这块市场如今仍处于“跑马圈地”的市场开拓与争夺期。随着赛道上各路选手的加码,未来整个白酒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年轻人白酒市场细分品类,只会进入一个近身肉搏的“白炽化”阶段。

江小白不懂白酒,不讲工艺、历史、原产地,但他却“最懂年轻人”。

开创了白酒细分市场的江小白,其成绩是空前的,但也非后继无人。

只不过,接下来再领风骚,可能就不一定是江小白这位“老兵”了。

讲好故事就能卖好小酒?

“陪你去走最远的路,是我最深的套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江小白昔日的成功,让其从一个地方品牌做到全国知名。当中,有着其品牌创始人的市场洞察与人性考量,文案写得漂亮、营销套路深得人心,似乎做什么都从年轻人的立场出发……“走心的小酒”让江小白的“表达瓶”,在年轻人的“酒圈”里近乎所向披靡,圈粉无数。

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说过,“年轻人不喝白酒是因为没长大”,而五粮液董事长李曙光也表示,“人到35岁后喝酒度数会增加”。然而,正是在业界大佬的不屑一顾眼神中,江小白当年就这样玩出了属于自己的“年轻人的小酒江湖”。

从酒质而言,江小白包装上标示的执行标准是“固态优级小曲白酒”,虽是清香型高粱酒,但酒质并不出彩。而事实也证明了,年轻人选择江小白,并不是认为其多好喝,甚至感到“苦辣呛”,稍不留神便喝得“脸红脖子粗”。而真正喝酒讲究的,则不屑于喝这种如兑水般的“低度数白酒”。但正是这么一个不凭口感与酒质取胜的白酒,却成为了“酒场黑马”,让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开始仰头喝起白酒,咽一口才皱眉头,又再接着喝一口……

讲好酒故事是真本事,酒文案和广告戳中内心,就是赢?至少,过往江小白的成功说明了这一套路还是粗暴有效。

毕竟,与“茅五洋泸汾”等全国性品牌白酒相比,江小白只能通过“规模效应”以量取胜。而在文案营销及情怀营销攻势下,江小白也硬是冲破“包围”实现了逆袭。

当然,“酒质先天不足、故事后天管够”的江小白,为了不断俘获和维系年轻人的“芳心”,还不惜打起了一套又一套的营销组合拳。

人家卖可乐的不也是玩瓶子创意,玩体育或文化营销吗?就连卖瓶水都能与国际赛事一起玩、雕出花来?这些营销上嫁接、明星IP与赞助套路,江小白能用的都几乎都用上了。

回顾过去江小白的营销推广,综艺节目、热门影视剧、网络剧、动漫、MV等,都能找到江小白的身影。而且,有别于传统白酒品牌的电视、电梯、广告牌等推广渠道,江小白更热衷于投放线上广告。

没错,与茅台悠久的历史背书,如在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等不同,“缺乏背景”的江小白横空出世,靠的就是营销、营销、还是营销。即便后来江小白拿了个“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金奖”企图“撑门面”,但也被不少人质疑而被大家忽略掉。说白了,江小白卖的不是酒,而是营销创意。试想,营销高手有可以打造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案例,那么在营销上长袖善舞的江小白,把差不多的酒卖个好价钱,又有何难哉?

不过,过度依靠营销而打造出来的品牌及市场,终不能像传统酒企那样凭酒品质绑定和沉淀忠实消费群体,而只能通过不断的营销粘性拉拢更多的“年轻人”去“尝试”,去消费。而对于一些年轻人而言,喝江小白甚至只是“一次性”的,不再复购。

尤其是,江小白这类口感和质量都难以让喝过的人产生复购的欲望的白酒,即便是初次喝白酒的“菜鸟”虽刚开始对其无所谓好坏感,但有对比后都难免会弃之而去。

说白了,年轻人对白酒的消费,是对未来市场角逐的预演。年轻人终有一天将会成为中年人,而每一个时代的中年人都会继承了上一代社会的主流文化。

例如,该买茅台的还是要随大流选择茅台,一些有着深厚历史的传统酒企品牌地位依然无可替代,如果江小白只是一味依靠营销,而忽略了酿酒工艺与品质提升,过往所作的一系列漂亮的“营销组合拳”,终会成为过眼云烟,让年轻人“沾上酒”、为他人“作嫁衣”。毕竟,市场上可选择的白酒品牌产品,确实太多,诱惑年轻人的,也太多。

能量和质量守恒。如果说,从0到1的暴力美学式营销是验证与开拓市场的试金石,那么从1到N的指数扩张,则需要夯实内功,彰显真本事。

平凡变极致,低谷变峰值,梦想变真实,一顿操作猛如虎?但,野蛮生长阶段终将过去。如今的江小白,唯有在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品牌能力、组织能力、数字化能力等方面持续蜕变,在营销美学基础上赋予更多的实用主义,方能实现新一轮的市场爆发。

营销创新与审美疲劳

“我在杯子里看见你的容颜,却已是匆匆那年。”

在营销大师的口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因为,在专家眼中,营销的魔力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可能。

而年轻人的白酒市场,就是一个靠营销开拓出来的新兴市场。

首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不提倡年轻人喝白酒这种高酒精度数饮料。在学校不提倡、不允许,在社会上不提倡、不推崇,度数偏高的白酒,本身就不应该是“年轻人的菜”。

其次,据统计数据表明,年轻人更喜欢喝低度数、甚至不含酒精的饮料。这跟年轻人追求口感、新潮、时尚与健康的思维有关,年轻人也对这种“苦辣呛喉”的酒精饮料有着天然的免疫。

整体而言,如果不是基于应酬、聚会或宴会场合,80后、尤其是90后对白酒的需求偏好都普遍较低,甚至有人滴酒不沾。在“喝酒伤身”主流意识的潜移默化之下,很多人年轻人购买白酒,很大一部分是用于送礼。

目前白酒主要消费群体都是集中在35岁以上的成年人。那么,对于形形色色的各种酒,年轻人们更关心的是这种“饮料”好不好喝、适不适合自己。但便宜的白酒予人劣质感,高价白酒又消费不起,这两难境地,也是让很多年轻人大多不选择白酒的重要原因。

相比普通的白酒,不少年轻人宁可选择鸡尾酒这种低酒精、有颜值、口味又新奇好玩的“代酒品”,又或者是传统口味的低酒精啤酒或不含酒精的特色潮饮。

尽管各大酒企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小酒品牌”,企图抢占年轻人的心智。然而,在年轻人眼中,白酒并非是必需品,年轻人也不相信这十几、二三十块的小酒就能喝出上千元的茅台感觉。因而,小酒市场依然不温不火,波峰诡谲,场面尴尬。

据智研咨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白酒消费者平均年龄为37岁。那么,“打造属于年轻人的白酒”,显然是一个伪命题。而今江小白这个网红品牌的疲态,也表明了昔日靠营销裹起来的包装,正被无情的市场与对手一层一层地剥去。

一个不好喝,甚至有人喝到酒精兑水感觉的普通白酒,是如何实现豆腐品质卖到烧鹅价格的?昔日江小白靠铺天盖地的营销和广告而“封神”之余,接下来也是时候思考如何夯实品质,提升属于酒品牌的文化背书与产品内涵。

否则,营销套路已经让人审美疲劳的当下,江小白还能“一招鲜吃遍天”吗?

面对眼下白酒市场的窘况,江小白已推出了水果风味“果立方”白酒、“梅见”青梅酒,而江小白也在寄望于这个兼顾了口感、颜值及话题的小酒能焕发“第二春”。这也可以视为,江小白在洞察了年轻人饮料消费取向后做出的“口味”妥协。

江小白已经意识到,年轻人的“智商税”显然不能不断肆意收割。江小白依然要继续向年轻人兜售白酒,依然希望做大年轻人的小酒市场,但酒的口感和品质肯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优化。

酒醉酒醒“江小白”

“走过一些弯路,也好过原地踏步。”

江小白的囧境,早现端倪。

此前有“爆料”称,“今年春节后,江小白裁退了整个北京公关团队,仅留下1人处理公关事务。”而面对这样的“传言”,江小白方面也没有选择“沉默”,其CEO陶石泉还以长文做出回应。

“最近北京办公室的确是有几位同事离职,但这样的人员调动流转相信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讲都属于正常的现象,裁撤整体部门一说是言过其实的。”

“公司今年非但没有任何事业部和部门有裁撤的计划,我们反而积极乐观地看待未来三年的发展,坚定地认为当下的环境正是吸收优秀人才的机遇,所以,也算借这个机会打一个小的招聘广告。”

“我们目前有0多名员工,大约今年组织状况会以15%左右的人数增长,主要侧重在酒厂技术研发、生产、用户运营三个方向的招聘。”

陶石泉正面回应了团队裁员动荡传闻之余,还向公众透露了江小白在强化“技术研发、生产、用户运营”等方面的岗位和人才储备。或者,在营销路上一路狂奔的江小白,也清楚地意识到要在“公关营销”方面缓一缓,要在“研发、产品及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加码了。

是的,一路狂奔、甚至有点“喝大了”的江小白,也是时候醒一醒了。

回顾其发展历程,江小白在广告、营销及餐饮渠道方面的投入可谓一掷千金。尤其是在影视植入方面,更是下了“血本”。自年开始,江小白先后植入了如《火锅英雄》、《好先生》、《小别离》、《奇葩说》等各种热门影视剧和综艺节目。

此外,江小白在跨界营销也玩得甚欢。例如,与蒙牛旗下冰淇淋品牌推出“江小白味儿冰淇淋”,与娃哈哈推出冰红茶柠檬味茶饮料,与奶茶新秀乐乐茶推出“江小白味儿奶茶”,与休闲食品品牌Pocky推出“江小白味儿百奇”,与雪碧推出联名限量礼盒柠檬风味气泡酒……

这种借助“雪糕、奶茶、起泡酒、茶饮料”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嫁接上江小白语录式的产品理念,既能触动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mlimaa.com/syjf/1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