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大城市#

关于未来的畅想,很多都是脑洞,不构成投资建议

没有农村的未来

一)资源

我们有三种最基本的资源:农田,矿藏,人力。

其中,农田几乎是平均分布的,矿藏有几处。人力则是可以移动的。

我们设想一种极端情况,假设完全没有“历史”的包袱。

W人,要从头建设一个省份。按照今时今日的生产力,他们最有效率的模式,应该是:

每块土地一个农庄,粮食集中输送到省会

矿藏挖出来,集中输送到省会。

所有人住在省会。

在这个模式中,是不存在“地级市”,小城市,县,乡,镇的。

因为不需要。

整个生产模式,就象是一张巨大无比的“树叶”。

一块块毛细血管的农庄,把农作物集中起来。

输送到支线,再输送到干线。

最后全部集中到省会,再进行“进一步”处理。

清代中国人,有一句老话,“货到汉口活”。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是最大的交通枢纽。无论你任何一种冷门的货物,到了武汉,总能找到买家,总能找到用途。

不用担心滞销,积压在手里。

这个道理,其实说“商贸”的好处。

猪鬃毛最有价值的用途,是刷枪管。二战时候,中国仗着地大物博,大量出口猪鬃毛,换取了大笔外汇。成为战略物资。

而如果在农村,那就是废物。

钾长石基本属于伴生矿,没有直接开采价值。可是拿到城里来,就可以广泛地用于陶瓷,玻璃行业。

哪怕不值钱的水晶,还能做成Swarovski.

这些事情告诉我们,如果“交通”允许,则把所有的原材料,统统集中到一个“市集”,然后再进行加工和分配。

要远远比分成N个地级市,小流通,直接低用途地用掉,更有效率得多。

在古代,交通效率十分糟糕。

例如关羽“千里走单骑”。许昌到新野。航空距离KM。

可关羽走来,就是一千里路,好几个月的时间。带的猪肉脯早坏了。

因此才有了镇,村,城,每间隔百里的城市群。

但是,今天的交通工具,完全改变了一切。

如果从“省内”任何一个地方,到达省会,都可以控制在3~5个小时。

则在原地进行初加工,把所有的初级产品,统统运输到省会,再进行“深加工”,才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我们展望未来,一块土地,可能仅剩下一个农庄,几个食品加工厂。

一座矿山,剩下洗煤厂,铁路机器人。

把所有的“产出”,统统送到省会。在省会再进行复杂的,大规模制造和交易。

放眼全球,Peru这样的国家,事实上只剩下了一个首都利马。

首都圈之外,就是矿山。否则就无人居住。

如这篇文章《梦想与现实

3年前这对夫妻卖掉北京房产到澳洲当农场主,如今却苦不堪言!》

一对北京夫妇,买了澳洲公顷的农场,满心雀跃,以为可以象中国一样玩房地产。

结果,最近的人类,在30KM开外。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是每周一次把农产品送到集市。带几瓶啤酒回家。

人类的集中居住,已成定局。

二)威胁

经济学第一定律是:dT0,交易产生财富。

经济学第二定律是:市场产生一切,除了市场本身。

今天的大城市,可能处于人类一个非常奇特的转型关口。

也是“特大城市”最最脆弱的婴儿期。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著作,也包括所有的务实实践,都清晰无比表明一个事实:“城市化有利于GDP”。

减少户籍管制,放农民进城。增加人口流动。

想要拉GDP么。一些庸碌无谓的省份,哪怕只要简单地“赶人进城”。

把越来越多的人口堆积到省会城市。

这本身就会促进GDP增长。拉动生产力和需求的双增长。

假设城市的人均GDP,和农村差5倍。

每年城市化1%的人口。

换算成GDP,就有4%的增长。

想要堆政绩,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但是,我们看现实。现实情况是“超大城市”都在尽力地削减人口。尽量地把人口往外赶。北京,上海,甚至连续三年GDP增速全国垫底。

为什么

因为我们今天所获得的一切,都是基于“和平”红利。

而在战争时期,“超大城市”是高度高度高度脆弱的。

如图。“超大城市”在地图上,显示为一个圆。

随着直径的增加,整个城市的人口,是呈“平方”增加的。

直径增加一倍,人口增加4倍。

但是,另一方面,城市和外界的通道。

无论是沪宁,沪杭,沪渝高速公路。

交通线的增长,是呈“一次方”增长的。

一个0W人口的城市,所需要的生存资源,是天量惊人的恐怖可怕数字。

上海本身粮田已经不多。目前光0W人,每一天所消耗的粮食;

上海需要12根专用铁轨,日夜不停,专职为上海市输送粮食。

这还不包括上海所需要的其他各种大宗要素。煤炭能源,木材,蔬菜,钢铁,日用品,纺织品,垃圾处理……

在刘慈欣《超新星纪元》中,他曾经举了一个食盐的例子。

三个孩子,走了一个下午。走过了节车皮,漫长得永远也看不到尽头。

那么多的食盐,只够全国人民,1天的消耗量。

庸人碌碌,他们对数量级没有概念。

目前的军事对抗,基本呈现一种“易--难--易”的格局。

在所有的交战地形中,“巷战”是最难对付的。几乎是所有大国的噩梦。

一座30W人口的中等规模城市,基本就可以认为是“不可征服”的。

哪怕强盛如俄罗斯帝国普京大帝,面对格罗兹尼也连打二次。损失惨重。

因为城市地形高度复杂,射手视野高度受限。冷枪防不胜防。

而且还有“反坦克炮”这种奇葩。

“反坦克炮”其实就是一辆坦克,使用坦克一样的火炮和弹药。

区别是,完全没有装甲,也没有移动力。

造价便宜到你想哭。

渣防御力为0。

一旦被发现,马上就是“一炮蚊”。连机枪手都格斗不过。

但是反坦克炮,野外往往躲在草丛里,灌木里。交通必经之路。

你没发现他的话,他一炮就是一辆坦克。

身处最侧翼的话,N炮N辆坦克。

我们看战争片,一辆坦克跟四五个步兵。往往有一个步兵,探头探脑走在最前面。

这样的“弃卒”,并不是长官不爱惜小兵性命。

而是探前,去检测有没有反坦克炮的。

一旦被反坦克炮偷袭,大家一起报销。

在城市“巷战”中,反坦克炮的威力非常巨大。高层住宅,任何一个废弃窗口,都有可能探出一管炮管。装甲部队轻易都不敢进城。

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也不是这么好摧毁的。炸几个洞容易,彻底打到没高楼,可费弹药。

更何况,还有奇葩的房地产,地下室天窗嘛。

俄军连续经历二次“车臣战争”,在格罗兹尼门口流尽了鲜血。

到后来各国军团都学乖了。

目前业内的共识是,城市战就“平推”。

找几百辆威力巨大的战车。遥遥地一字排开几公里。

开炮,把第一排的建筑全部都夷为平地。彻底炸成地平线。

前进50米,继续再开火。

如此反复。把整座城市炸成零海拔。

虽然缓慢,耗时。东西砸光,好处捞不到。但是陆军打“巷战”,那是万万不肯的了。

接着问,一座30W人的城市,就这么难打。堪比“斯大林格勒”战役。

那么W人口城市呢。难度是不是要大10倍,还是倍。

答案是一点都不难。

因为W人口的大城市,其“维系本身”的开支,已大得吓死人。

参考阅读《如何评价台湾「用城市游击战吓阻解放军」的方法?》

曹丰泽的回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mlimaa.com/zysy/5649.html